网上有关“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已经记不清是第几天上下班流泪了,20分钟车程,回到家口罩早已被泪水浸湿,甚至推门看到父母,还是会忍不住爆哭,一个人躲去卫生间抹眼泪儿。
起初只是越来越不愿意出门去,反正是冬天,畏惧寒冷不出门也是寻常,再加上疫情起起伏伏,不出门反而更合适。后来更是连卧室门都不想出去,懒得做饭吃饭,也懒得洗脸洗头收拾自己。
更严重的是我发现自己身体上跟过去也不一样了,心率比平时更快,有点机关枪意味突突的心跳声,半夜两三点还睡不着,大白天却嗜睡,十点了还不想起,肩膀越来越疼,拿筷子手还抖,脑子一直嗡嗡的响个不停,整个人没有一点欲望和活力。
我大概快一年,没在淘宝上买东西,快递箱子是许久没收到了。
不想跟人讲话,去人多的地方反而不自在,整个春天,几乎没怎么下楼,上次去超市,迎春花还开着,下次再去,槐花都已落干净。
状态越来越不对劲,爸妈看我这么麻木,轮番劝我出去找份工作,
“咱歇够了没,是不是该出门挣钱了?”
“大好年华憋在家里干啥,不工作拿什么养你老子?”
我也尝试过找工作,鼓气勇气打开招聘软件,看了看任职要求便没了信心。
“阳光、积极向上、有团队精神、抗压力强”,这些品质我现在统统没有。
鲁迅说过,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。即便是亲如家人也是一样。
没人觉得我病了,都觉得我是闲的。
“你就是闲的没事做才会胡思乱想!”
“吃饱撑的,出去找个班上不就啥事都没有了”
我不希望他们能理解我的苦痛,如影随形的抑郁和沉默,一个人承受就够了。
毕竟,没有吃过苦瓜的人,是没有办法体会苦瓜的滋味的,就好比你对一个秃头患者讲“不就是头发嘛,它就长在脑袋上啊,怎么你就长不出来呢?”
再后来,我开始观察到死亡,有个寻亲的男孩子在三亚身亡,我第一反应竟然是“哦,跳海自杀是个好法子,比跳楼好多了,起码不会惊扰民众”。
新闻里那些拿来害人的剧毒农药是从哪里搞来的?
瑞士好像可以安乐死了诶,可翻遍所有银行卡,还是凑不够路费,真是伤心。
想自杀的念头一直在脑海念念回响,就像毒王后拿的那个红苹果,诱惑你赶紧吃一口吧,咬一下就能安息了,不会再有烦恼。
我做了心理测试,结果显示-38分,建议立即去看医生。
莫拉古?
看医生,我看过网上写抑郁症的帖子,吃药、做咨询,钱花了一大把,病还是老样子,都是糊弄人的嘛,况且,我只求一死,治好了又要回来面对这个我对付不了的世界,想想都头大。
终于等到一天,爸妈都不在家,我从柜子里翻出一根结实绳子,拿着绳子呆滞了半个钟头,还是拿起手机预约了精神科门诊,也许是身体在求救,它还舍不得我走。
不看病不知道,走进医院吓一跳,精卫科门诊大厅堪比春运火车站候车室,满满的人,摩肩接踵,费了半天劲才挤进去找到预约的医生,候诊的时候,旁边是睡眠科诊室,有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坐在门口等着,十二三岁,脸白白的,尖尖的,跟林妹妹一样瘦削,
似乎只有到这里才找到一点归属感,啊,原来患病的不止我一个人。
医生问我,有没有兴趣爱好,我说没有。
唱歌跳舞画画弹琴没一样擅长的,以前对美食做饭还算有心得,比如眉姐姐爱吃枣泥山药糕,史湘云爱啃鸭头,我上大学喜欢吃鸭血粉丝汤,现在对美食一点欲望都没了,甚至我的大众点评账号已经荒芜了,没力气每个月更新评价维持身份,即使中了免费试活动,也因为懒得动主动放弃。
门外一直有病人往里边瞅,谈了有十分钟,医生让我去楼上做检查,我拿到单子一看,检查项目多到一页都打不下:
社会焦虑量表、焦虑自评量表、躯体化症状量表、睡眠指数量表、抑郁自评量表,除了一堆量表,还做了超声检查、红外热成像、自主神经检查,特别是做红外热,真真实实感觉到脑子的迟钝麻木,我的脑子还是我的脑子么?明明很简单的词语,说出口却要反射好长时间。
真是呆瓜本瓜了。
医生瞅着我的结果看了半天,终于憋出一句话:“不用紧张,小妹妹,你这暂时不用住院,建议去做咨询。”
“不能开点药吗?”我说。
“吃药也能开,不过副作用还是有一点,等到咱吃不下饭,睡不着觉了再吃药吧。”
走出医院,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,其实挺想吃点药让脑子里奇奇怪怪的想法停掉的。
后来我把病情跟一个中医伯伯讲,他给了我几盒疏肝解郁丸,让我吃吃看,还说有事情不要总憋在心里,不管是哭闹还是发脾气、运动出汗,一定要把快情绪“泄”掉,不然时间长了气滞郁结,总归要得病。
想来想去,做咨询还是太贵,600多的检查费已经让我本不富裕的钱包雪上加霜,再看上几次病,我就要去天桥底下躺着了。
既然医生都对我很有信心,自小健壮的身躯也争气,我也就没理由自暴自弃,于是,回家之后,我开始研究如何不花钱还能减轻痛苦的法子,上网查资料,看公开课,自己还啃了一堆心理学自助书籍,心理状态感觉恢复不少。
当然了,如果你不差钱,还是建议去做咨询啊,少走好多弯路,医生会告诉你训练方法,并且做你最忠实的伙伴。
要说清楚什么是抑郁,其实还挺难的。
一般情况下,深陷抑郁泥潭的人情绪、对未来的希望、对自己的看法,甚至生理上饮食、睡眠都会受到很大影响。整个人好像不受控制,经常和自己唱反调,越希望能好起来,越是犹如困兽之斗。
最难过的是,我好像丧失了体验快乐的能力,没有什么能让我开心,觉得刺激、兴奋,对未来更是丝毫不抱希望,跟《三体》里面的叶文洁一样,我甚至渴望能有高等文明来拯救地球。
当一次次抗争换来的是失败与绝望,改变的动力就会进一步削弱,也许躺在床上是最好的选择,一切都太费力气了。
我妈形容我发病前后是这么说的:“这孩子跟中了邪气一样,好好的闺女,整天憋在屋里,一天不说一句话,不打扮,也不出门。”
我弟也发觉出我的异样:“姐,你跟以前不一样了。”
“哪里不同了?”我问他。
“以前的姐姐,天不怕地不怕,没有路硬生生也要闯出条血路,特别独立,特别帅气,可厉害了。”
“那现在是啥样?”
“现在嘛,完全丧失了斗志,判若两人,甚至想不起来姐姐从前飞扬跋扈对我的样子了,温柔、顺从、低声下气、麻木不仁,像个缩头乌龟。”
虽然不想承认,但这就是亲人眼里我的转变。
没有人喜欢这样的人,一个不快乐的女孩,我自己也不喜欢。
我开始积极地寻找能让我开心的事情。
最简单的就是感官娱乐,以前来不及看的综艺、演唱会、**统统看个遍,抱着手机哈哈哈傻乐,一天就过去了,就是在今年,疯狂地喜欢上SECHSKIES,世纪末的放送舞台简直是欢乐瀑布,怎么看怎么搞笑,连带YG,杨菊花考古了一遍,我沉溺在转瞬即逝的快乐里,逃避现实。
差不多有一个月,殷志源给我的快乐达到了“习惯化”的顶点,我看了八百遍的节目再也无法获得愉悦感,我又开始看纪录片、公开课,看到天昏地暗。
这里推荐一下沙哈尔教授的《哈佛大学幸福课》,很真诚、实用的课程,对调节心态特别有帮助,他告诉你,无论当下你的生活多么糟糕,你依然有追求幸福的权利,简单+行动,就是快乐生活的最佳方案。
并不是有份体面工作、开豪车,赚大钱就叫幸福,我们早已拥有太多值得感激的东西了,健康、食物、水、空气,只是我们视若无睹,缺少对幸福的感知。
沙哈尔老师教给同学们三个技能,让自己的心理永葆积极。
技能一:行动
在行动中发现自我,对自己做出最有肯定意义的评价。而且在失败中可以学到很多,这些都有利于建立正面的心理。
技能二:想象成功
人的大脑无法分辨出真实存在的和大脑中映像的区别。当一个人不断地想象成功,不断地模仿真实的场景,大脑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。当然,这不是百分百有效果,但大多情况下是有用的。
技能三:认知疗法
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:情绪决定一个人的想法。
Event(事件)-Evaluation(评估)-Emotion(情绪)
当事件发生时,人们会对此事进行判断,并且会产生情绪,甚至导致一些行动。
人的情绪总是由想法判断决定的,所以当一个人想改变情绪时,先要改变自己的判断水平,这就是认知起到的重大作用:如果这种认知是正确的、积极的,就会促进人的发展,反之,会对人产生不利影响。
所以啊,积极的自我暗示一定不能少,每天都要给自己输入积极的语言。
我开始写日记、做感恩练习、每天冥想、运动,努力成为一个知足、感恩和温暖的人。
每天有了修炼事项,焦虑和恐惧褪去不少。
永远要记得take care of yourself,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.
在追寻幸福的路上,我们都不孤单。
央视有部片子叫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》,有天偶然打开电视看到它,欣喜之余,还是有些可惜。
高兴的是终于肯睁开眼关注抑郁症群体了,可喜可贺,遗憾的是,纪录片并没有真实地呈现出我们面临的困境,特别是我这个经济拮据,没有条件做治疗的人看了,怎么看怎么像是无病呻吟。
社会刻板印象、病人的羞耻感、升学、工作,无形中的重重压力,以及如何对抗抑郁,都只是蜻蜓点水。
抑郁症不是有钱人的专属,穷人家的小孩长期缺乏关爱,停不下对自我攻击,才更容易得病。
是个开始,但不是全部。
来个总结,第一,找到能让你动起来的锚。
抑郁发作期,最大的问题是动能不足,我曾经连爬起来的力气都没有,洗脸刷牙都懒得动,更不要提出门了。
不要只是瘫在床上划手机,不管是扫地、擦桌子,还是出门倒垃圾,首先要动起来。
如果有余力,可以尝试散步、快走,甚至是跑步,身体慢慢有了力量,心理才会渐渐好受。
为了督促自己行动,我把每一个步骤都写在纸上,做一个打一个勾,鼓励自己。
比如起床、洗脸、刷牙、涂保湿水、抹眼霜、洗衣服、擦地、看公开课、写日记、做饭等等,事无巨细,做不做得到另说,写下来就是给自己定了个目标,有了能让你动起来的锚,接下来,就是迈开腿,去行动,let’s get it。
第二点,是要相信自己,相信自己,还是要相信自己,不断地给自己信心,用肉体去驱动精神。
积极心理学有个概念叫“吸引力法则”,每个人都是一块活磁铁,生命中所有的财富、幸福、健康都是由人的内心感应吸引而来。思想决定现实,你关注什么,就会去做什么,最后相应会得到什么。
所谓念念不忘,必有回想,有趣的灵魂终究会相遇啦,都是吸引力法则的效用。
它要求你知道对你来说什么是必须的,要关注什么,要舍弃什么。
对于兴趣点明确的人来说,这很简单,比如乔布斯,勇敢的跟随直觉,做到万人敬仰,但对于我这个不知道要做什么的人来说,就只能用排除法了。就像米开朗基罗一样,凿去不需要的部分之后,属于自己的大卫就会出现。
我应付不来觥筹交际,不会看颜色,不会来事,不会跪舔领导,在小城市上了两年班,直接废去半条命,以后大概率不会再坐办公室了,学个手艺,尝试自由职业也许是我的谋生之道。
相信自己,鼓励自己,给自己源源不断积极的暗示,不管别人眼里你有多不堪,在自我眼里,你就是捧在手心里的宝。
日本有部动画片叫《工作细胞》,以“拟人”+剧情的方式,科普人体内的各种细胞,比如红细胞、白细胞、血小板之类的,它们或健壮,或可爱,齐心协力,为了你的健康战斗。
即使生病了,也不止你一个人在煎熬,身体里无数细胞都在尽职尽责地守护着你,给你鼓劲,非常卡哇伊,非常热血的动画片,心情down了可以看一看回血。
其实最最最根本的还是要改变认知,也许小时候的成长经历,并没有教会给人正确地看待失败,看待自我,一些错误的思维方式,例如:“应该”和“必须”、情绪化推理、完美主义、以偏概全、责任内化等等,会让人对自我产生不合理的评价,沉溺在错误的思维方式里,面对生活一波又一波的打击,早晚都会崩溃。
以下几本书是讲错误的思维和认知的,就是毒瘤被挖出的爽感,两个字,通透:
《伯恩斯新情绪疗法》提供了一组工具帮你识别、战胜不良情绪,推荐。
《走出抑郁症: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成功自救》,相比上面的版本更容易理解,毕竟是中国人写的,比翻译版易读,可以对照着看,你会发现,盘踞在思维里的矮墙总共没几座,推倒它,抑郁症也许就不攻自破。
《做最乐观的自己》对悲观抑郁的根源“习得性无助”写的很详细,同时也给你信心,告诉你乐观是可以学习的,马丁塞利格曼博士还贴心给出了ABCDE疗法,教你如何反驳脑海中的悲观想法,慢慢习得乐观,实践过程非常痛快,有人惹毛我了用这个模型怼他可以做到让他哑口无言,感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。
还有两本书是我特别喜欢的,一并推荐给大家:
《少有人走的路:心智成熟的旅程》
真的是超高销量的一本书,处处透着理解与关怀,上来就告诉你人生苦难重重,充满艰辛,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,但是,我们也不应该感到恐惧,因为经历一段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,最终会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。
面对苦难重重的人生,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,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最重要方法。
富兰克林说过“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。”不断面对问题,解决问题,思想和心灵就会不断成长,一味逃避,躲藏,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。
所谓自律,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,解决问题。自律有四个原则:推迟满足感、承担责任、忠于事实、保持平衡。
我们为什么愿意通过自我约束去承受人生的痛苦呢?
背后的力量是爱。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。
陈海贤老师《了不起的我》
我好像之前推荐过好几次了,再捋一遍书单还是要推荐。
每当对自己有点失望的时候都会翻翻看,Bob Dylan曾写道:“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,才能称之为人。”
同样的,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,你会经历很多的难、遭很多的罪,这本书就是你最好的伙伴。
想改变行为?
你可以照照心理免疫的X光片,看清心中的恐惧,也可以检验人生假设,看看是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发展,通过小步子原理迈出第一步,培养“环境场”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。
想推动思维的进化?
首先要判断你的心智模式是哪样,成长型心智模式引发探索和变化,防御型心智模式会引发防御和静止。
防御型思维模式有三种典型表现:僵化思维、应该思维和绝对化思维。
看到没,其实还是之前看过的错误认知方式在阻碍人的发展。
那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怎么发展呢?
目标导向的创造性思维、思考行动的控制两分法,以及直面现实的近的思维。
尤其是控制的两分法:努力控制我们能掌控的事情,而不要妄图控制我们无法掌控的事情。
前半句教你专注精进,后半句教你顺其自然,二者结合,才是既保持积极上进,又保持内心平静的方法。
获得奥斯卡最佳女配的尹汝贞老师说过一句特别可爱的话:
“那些嘲笑你的人迟早会挂的,又何必在意。”
是啊,我们控制不了别人对我们的评价,控制不了原生家庭,控制不了别人怎么想,怎么做。
什么是我们能控制的呢?如果你想锻炼身体,可以控制自己是否早起,晚上是否去散步,
如果你想摆脱抑郁,可以控制自己动起来,起床、吃饭、保持整洁等等。
把事情背后可控的部分找出来,并作出计划,我们就不会陷入虚无当中。
总之,这本书是个宝藏,越挖越深,越看越快乐,对恢复心理能量很有帮助。
写到这里,文章已经太长了,还是要谈一谈抑郁带给我的价值。
毫无疑问,这不是一段愉快的旅程,爸爸妈妈想不到,我也想不到,他们要被迫学会接受一个寻死觅活的女儿,我也被裹挟进泥潭里,动弹不得。
以前,我总是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,甚至被教育得有些“圣母”。
妈妈不喜欢染发,我就一直不敢动染发的心思,爸爸不待见女孩子强势,我就一直扮演乖乖女,当姐姐的啊,要多关心弟弟呀!回老家了,该走的亲戚要保持联系,我明明是一个人诶,怎么就成了家族代言人了?
碰到领导是D型人格,我就委屈自己让体内S人格多一点,碰到个不管事的领导,随意摊派工作我也忍了,一次又一次的指责、失败、攻击终于把我击垮,我才有时间回头看看,过去对自己是真的好残忍,经常是受的伤还没痊愈,草草包扎一下,就马不停蹄,奔赴下个战场,哪有时间和自己对话?
过去半年,没有工作,我有了许许多多时间空白的时间,静静地感受身边亲近的人与事。
花开了,花谢了,邻居家儿子又在打媳妇,楼下野猫又多了一只,朋友圈谁谁晒订婚戒指,看来下半年要结婚了,谁谁谁又高升了,某某已经成了奶爸,带娃带的不亦乐乎,家里爸爸妈妈每天早上固定要唠叨对方,不吵不闹过不去这一天……
状态好的时候看各种书,看公开课,重新认识异样的自己,间歇性颓废了,想躺平,就看演唱会,看综艺,看**,出去散步,感受曾经让我失望至极的烟火气。
逐渐地,我还发现自己是高敏感HSP人群的一员。
比如:我总能听清楚电梯里人们的窃窃私语,能凭油烟味分辨出楼下阿姨是炒茄子还是炖牛肉,总是先为对方考虑而把自己放在其次,会被他人无心的一句话伤害到而强忍泪水,能迅速观察到周围人的情绪是开心还是失落,无法控制自己过分解读他人的话语最后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。
全球只有20%的人是高敏感人群,我竟然幸运的成为了“珍稀物种”。
唐山出了打人新闻之后,我义愤填膺了好几天,总想着做点什么,我爸说我的反应是不是太大了,没必要嘛。
但我就是对刺激敏感啊,会身不由己代入女孩的角色从而“想太多”。
后来我学着尽量避开给自己强烈刺激的场合,戒掉微博、朋友圈,学着创造属于自己的放松空间,安安静静地听歌,带着耳机跑步,睡觉前写日记、冥想,记录下涓滴琐碎生活里的小小欢悦。
让原本生活在平淡中的人们找到一点点新奇、激动的感觉,这也是积极心理学倡导的重点。
泰戈尔不是有句诗嘛“世界痛吻以我,我却报以歌”
与抑郁缠斗之后,它与我一血一肉紧紧相连,尼采那句“杀不死你的使你更坚强”一定程度上是对的,因为直面痛苦所带来的心智成熟才是苦难的意义。
汉娜·阿伦特说,人们在言与行中展示自己的独特性,书写自己的故事,而言与行皆需要他人在场。我们不仅需要他人的陪伴和帮助,生命的意义可能也寄托于此。
分享出来这段经历,希望对你会有所帮助。
虽然辛苦,也还是要过滚烫的人生啊。
共勉。
关于“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本文来自作者[沈重流]投稿,不代表氢时代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qsdsy.cn/syzs/202501-13946.html
评论列表(4条)
我是氢时代的签约作者“沈重流”!
希望本篇文章《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》能对你有所帮助!
本站[氢时代]内容主要涵盖:国足,欧洲杯,世界杯,篮球,欧冠,亚冠,英超,足球,综合体育
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我们如何对抗抑郁?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已经记不清是第...